Page 119 - 建功高中25周年專刊-電子書
P. 119
高中部各領域
自然科
■ 校訂必修課程~科學講做
本校於 101 ~ 106 學年度設置「研究方法實驗班」,其中「研究方法」課
程為教師共同開發,因此於 104 學年度成立「建功自然科社群」,社群教師分
享於「研究方法實驗班」合開之中所開發之教案及指導「專題研究」及「小論文」
經驗,以此為基礎,研發校訂必修課程「科學講做」課程計畫,持續傳承優化
課程。
109 學年度為個別教學,自 110 學年度起,轉為跨科協同教學。教師之間
合作共備早已是日常,校園隨處都是老師們溝通課程、併發創新點子及互相參
謀的場域,加入協同教學後,更是如虎添翼;課前共同準備授課教材,課堂上
以合作教學的方式進行大班教學或小組討論,發揮個人所長,學生獲得較多引
導。在教學相長過程中,深刻體認專題探究式課程讓學生從做中學的歷程。
本課程主軸為「閱讀與表達,實作
與專題」,期望透過一學年課程,建立
研究方法及判讀資料的能力,並用以解
決問題。上學期是各項能力的培力,提
供學生科學的多面向,讓學生不會狹隘
設定於只有製作小論文或科展才能稱之
為專題,雖然在準備培力課程內容時花
費許多心血,但後續學生發想的專題主
題多樣化,也落實讓科學普及的多樣可
能;下學期透過學生有興趣的專題進行
實作,團隊互助合作,師生共同討論解
決問題,最後完成專題。 ▲學生進行專題實作
我們在設計課程時,以書籍、小論文、卓越新聞獎入選作品作為素材,在
培力學生判讀資料的同時,也關心生活議題,並作為簡報題材;以實作實驗訓
練學生實驗方法及討論實驗結果,深入思考相關概念;以線上資源平台,讓學
生學習如何進行數據處理及簡報呈現方式。完成各項培力課程後,讓學生自行
分組,討論專題主題,尋找想探討的問
題,各組想進行的專題不盡相同,但由生
活觀察、國際議題(疫情)或所學發想,
寫出專題藍圖 - 構想書,並付諸實現;課
程設計兼具「經驗建構」、「情意聯繫」、
「認知理解」及「行動規劃」四大學習特
徵,符合本校學校願景 - 培育兼具人文關
懷、全人發展、全球視野的多元才能建功
人。
上學期課程以「閱讀與表達」為主
軸,在閱讀各項資料後,結合知識與統整
後的想法,提出觀點並與大家分享,在一
▲參訪清華實驗室腦科學中心 -「腦宇宙的美麗境地 -
江安世教授的探索之旅」
117